2025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。二十年来,锡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书写着属于锡林郭勒的“两山”答卷。本平台今日起,开设“‘两山’转化·锡林郭勒实践”专栏,分享锡盟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、探索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转化路径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实践,通过典型人物、标志性事件、改革创新成果,展现锡林郭勒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坚实足迹。敬请关注!
林草部门调查显示
锡林郭勒盟过境候鸟数量逐年增加
今年已达到30余万只
目前
锡林郭勒盟野生鸟类达到240种
其中,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7种
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2种
锡林郭勒盟林草局
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科长
孙长乐介绍:
“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
是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中
最拥挤的一条
锡林郭勒盟位于这条通道上
适宜的湿地环境
是候鸟迁徙途中的关键停歇地
和能量补给站。”
乌拉盖湿地是内蒙古最大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,包含沼泽、湖泊和草甸等复合生态系统,大批迁徙候鸟在这里停留觅食,为即将开始的南下迁徙储备能量。乌拉盖管理区牧场九连牧民包海涛说:“今年是这里候鸟最多的一年,往年有一二百只,今年有好几千只。”
近三年来,乌拉盖草原降水量明显高于历年平均值,湿地水量增加,植被生长旺盛,引来越来越多的天鹅、丹顶鹤、白枕鹤、蓑羽鹤、雁鸭类等迁徙水禽栖息,并于今年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、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的踪迹。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生态义警队队员樊建成介绍:“东方白鹳在乌拉盖水库停留了一个多星期,8月份发现2只,最近发现4只。”
锡林郭勒盟有87.44万公顷的湿地、470多处湖泊水域。每年春秋两季,候鸟如约而至:黑鹳站在河边静静“冥想”,丹顶鹤在湿地中优雅地梳理羽毛,白枕鹤在收割后的麦地里寻觅散落的谷粒;天鹅在这里繁衍生息,成鸟守护着幼鸟在湖面上悠然游弋;鸿雁集结成群,形成“万鸟齐飞”的壮观景象。鸟儿在湖水里休憩、马群在河边觅食,这片充满生机的候鸟“生命驿站”成为当地生态保护成果的生动注脚。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局东乌珠穆沁旗分局副局长敖敦说:“通过环境综合整治、改善湖水水质、保护湿地植被、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,水鸟等更多物种得以回归和繁衍。”
近年来,锡林郭勒盟持续推进“护鸟飞翔”专项行动,有效维护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。东乌珠穆沁旗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大队长包海涛说:“我们依法打击违法猎捕行为,全面整治候鸟迁飞通道、集群活动和鸟类频繁活动区域内的张网捕鸟现象,加强野外巡护监测,为鸟类营造安全良好的生存环境。”